最近讀到一個關於社會福利署審批綜緩的問卷調查報告。逾七成受訪員工認為社署的審批援助金工作指引不切實際。特別想要提到的是,受訪者中,有55%認為無法完全跟隨部門指引做事,有81%受訪者指行使酌情權指引不清晰。當中還舉出了一個例子,說曾有「雙非」兒童按指引不獲獨立審批資產,但事件經傳媒曝光後,高層反批評前線員工未有行使酌情權,員工直言無所適從。而此實屬冰山一角,「夠惡就是特殊理由,他拿傳媒、議員卡片來會寫上去(報告),如果只是我覺得他很慘,報告上去(行使酌情權)是不行的」。
特別提出這兩個數字及案例,是因為想值此提出傳媒及議員對前線的干預程度影響有幾大。有許多時候,並不是政府部門有法不依,而是面對傳媒或議員的干預,前線員工為了息事寧人,令不少事情變得不平等。息事寧人的原因或者是怕議員投訴,需要多花時間寫報告解釋;又或者不想花費氣力跟只懂煽動大眾情緒的傳媒糾纏,寧願把精力使在其他案件上。
事實上,類似的例子在醫院中也常有發生。
某區議員的助理之外父幾年前入院以後,就一直在急症醫院及療養醫院中來來回回地住了好幾年。不是病者情況不許可其出院,而是這名議員助理「覺得」病人情況不許可出院。他的感覺凌駕於醫生的判斷之上。另外,某立法會議員的父親入院後,亦曾要求特別待遇。最普遍的惡人例子,應該是病人或家屬以向傳媒投訴作為另類手段,取得特別待遇如提前檢查或覆診的日期。
以上的所有例子其實都是對其他有需要的人士進行剝削的一種行為。而賦予傳媒底議員這種「權力」的正是那些不問究竟,只懂盲目附和的市民。
相關網頁:
http://hk.news.yahoo.com/社保助理-綜援指引無用-員工認欺善怕惡文化-惡人易獲批-211734918.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