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09, 2011

示威遊行

雖然很想一舒個人見解,但奈何懶根未拔,只好轉載星島社論一篇,以表心聲:

獨留讀小學的子女在家,比起帶他們去示威遊行,哪一種做法較危險?以本港和平示威集會的傳統,幾年前,大家容易認同跟父母遊行比獨留在家安全。可是,近年有人刻意激化抗爭行動,要警方動武維持秩序和清場,前晚有八歲男童被射中胡椒噴霧,令人關注小童參與這類活動的安全之餘,亦反映部份示威行動出現的質變。

  遊行示威,已經成為本港社會常態,憑各方克制,這已成為安全意見表達的行動,曾幾何時,長者、孕婦、坐輪椅人士,都不擔心行動不便而在混亂中受傷,有家長推嬰兒車或者帶同小朋友遊行。

  今次財政預算案激起上街,本來是爭取實惠的還富於民措施,但隨政府大舉派錢退稅,遊行議題起了根本變化,部份示威者更試圖以激進行動搶奪焦點。

盤踞交通樞紐逼警方清場

  星期日的示威者霸佔電車路事故,表面有偶發成分,但遠因早已潛伏。

  過去大型示威,各方協調統籌,前日則鬧分裂,但都沒有佔據電車路的計畫,只有部分人士打算盤踞政府總部不散。偶發因素在於警方鑑於政府總部外聚集了太多人,而攔截後來者,後來者因而靜坐在皇后大道中抗議。這時政府總部外有部分示威者覺得佔據馬路是好主意,衝下去聲援,連同餘下逾百名堅守靜坐者,由大道中轉移到德輔道中和雪廠街交界,癱瘓交通。

  這批人根本不打算自行散去,預期會遭警員抬走,而且還要掙扎推撞及衝擊警方防。當時已經對眾多電車乘客構成不便,如果拖延到昨晨上班繁忙時間,中環交通勢必大混亂,警方清場是勢所必然。

  示威變成衝擊和霸佔馬路,是否合法已經成疑,風險相應大增,事件中的母親堅持帶八歲兒子留守現場,罔顧兒子安危的程度,比獨留兒子在家更嚴重。就算學校帶學生出外參加活動,都會以活動合法性和安全性作為考慮。這位母親自己沒有盡好照顧兒子安全的責任,是劣等教育示範。

  激青要「直接行動」改社會

  這類示威衝突事件以後還會發生,說不定程度會更激烈。導致今次衝突的潛伏原因,是近年崛起的一批激進青年,不認同傳統的示威作風,覺得「和平散去」無用。

  他們信服「直接行動」的政治實踐主義,認為傳統的抗爭及甚至選舉都不足以改變社會現狀,要令問題戲劇化,引人注意,必要時可以公民抗命、阻塞交通、打擊經濟,透過阻礙日常社會運作來達致與掌握權力者談判,推動真正的改革。當晚有示威者直言,中環是本港金融中心樞紐,如果能夠阻塞中環的主要道路,「政權」便不得不立刻回應。

  認同這種理論的青年,就算人數不多,對公眾秩序已可構成嚴重影響。當他們擴大盤踞範圍,將來會發展其他更引人矚目的行動。本港的示威活動不再如以往無風無浪,這是眾多家長和市民要正視的現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