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02, 2008

情人‧知己

朋友寫了一篇有關異性知己的故事。故事的初段令我想起她和她的老友之餘,也令我想到前陣子所看的另一篇文章。同樣是談論有關異性知己。

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知己的存在的描述。無論遇上什麼事情,是悲是喜,你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她,和他/她分享你的喜悅和悲傷。他/她永遠是你最好的聆聽者。在旁人的眼中,你們是一對的。或者你們身邊的朋友都會懷疑你們友好的關係。儘管如此,你還是認定這不會(或是不可能)是戀愛。箇中原因則因人而異。分不清楚這是理智的決定,還是感性的逃避。

不少人都會認同,和情人最理想的關係,是對方既是情人,也是知己。只是這麼完美的組合,在世上好像是並不多有。兩個人總會有磨不合的地方。而知己的存在是不是為了彌補情人的不足?如果知己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情人性格上或心靈上的不足,情人或會(被迫地)接受對方的存在。但如果對方彌補的是肉體上的不完美部分,那又怎樣辦?你還會欣然接受;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抑或跟情人攤牌?

我想一個人能同時擁有情人及知己是幸福的。因為他/她在感情上應該不會感到有不足的地方。但身為情人呢?知己的存在或會成為自己對另一半信心指數的挑戰項目,猶其是對於那些較具感性的或欠缺信心的一群。知己與另一半的親密程度可說是與不安全感直接掛勾。雖然輕度的不安全感可以令愛情升溫,但嚴重的不安全感則會破壞二人的關係。而這一點正是女人時常都要伴侶作出選擇的原因。與其長時間在惶恐中渡日,不如痛快來個了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