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7, 2007

Nessun dorma

你認識這一首歌,可能是因為Luciano Pavarotti,可能是因為Paul Potts,可能是因為某電影,更可能是因為周杰倫的緣故。

這首歌是歌劇杜蘭朵,男主角在最後一幕中所詠唱的一曲。

因為這首歌而把整個故事看了一篇。很喜歡杜蘭朵公主向卡拉富王子提出的三個謎語的一幕。

杜蘭朵公主問:

What is born each night and dies each dawn?"

What flickers red and warm like a flame, but is not fire?

What is like ice, but burns like fire?

卡拉富要以性命作為賭注,把全部謎語解開,方可娶杜蘭朵為妻。

杜蘭朵的謎語很有意思,但卡拉富的表現更是令人興奮。我想這裡才是整個故事真正的開始。

他們的故事,令我想起某歌星最新一張專輯的廣告用語:

每個女生都希望自己是公主
每個男生都可以成為王子
勇敢捍衛愛情
才能成為公主生命中的王子

如果每個女生都像杜蘭朵,只怕沒幾個男生能像卡拉富。

星期四, 7月 26, 2007

還是愛你

因為有愛,
所以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忘掉你的不好。
因為忘掉了你的不好,
所以惦念又再開始。
想跟你說話,
想觸摸你,
你的笑聲,罵聲都想聽,
自然地會為你擔心 。
因為愛還在,
回憶比忘記變得更容易。

星期四, 7月 19, 2007

力爭五天工作

病房遲遲未實施五天工作,引來不同醫院的人作出內部投訴。高層總是以需要時間安排作為拖延的藉口,並強調同事並不會因為改為五天工作得到較多的利益。因為兩者的工作周時都是相同的。

然而這是真的嗎?

雖然兩者的工作周時同為每周四十四小時,但在申請假期時,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不公平處。五天工作的同事只需以五天有薪假期,即可以代替四十四小時;而五天半工作的同事即需要動用五天半的假期來代替同樣的四十四小時。試問這樣的安排,又怎麼可能是平等,怎麼可能教病房工作的同事不氣憤?

星期五, 7月 13, 2007

時也,命也

恆指再創新高,不得不感慨在香港地,想要發達,實在是時也,命也。

有人才高八斗,勞勞碌碌地拚命工作,卻沒有幾分錢留得在口袋內。原因可以是因為早年投資失誤,以致今日債台高築;可以是因為家有不肖子或父,以致子債父償或是父債子償;可以是因為身患頑疾,收入都花到醫療費用上。

然而亦有人即使在全球經濟衰退期間,即使返工時遲到早退,薪酬仍可作三級跳。不單如此,他們在股票市場的斬獲,比他們的日薪還要豐厚。他們花錢的能耐雖高,但賺錢對於他們而言更易。

股票暢旺除了造就了一批知識分子,亦造福了一批師奶。儘管她們對股票買賣風險一竅不通,盲從附和的她們,在今時今日仍有人賺取可觀收入。

除此以外,由古至今,女人的發達途徑,還包括嫁個有錢夫婿。

諸如類此,既是時也,亦是命也。

若你不是才高八斗,又沒膽量投奔股票市場,還是想要發達。那閣下只可繼續努力工作,多買六合彩,賭賭自己的運氣。一注五元,輸了,既不傷身,亦不傷心,還可自我安慰說:今天我又做了一樁善事了。

祝君好運。

星期五, 7月 06, 2007

受害者

若說人的一生,是一場又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你又何必硬要當上受害者的角色?你越是努力投入地去演,你就越是氣憤難平。因為這股怒氣,令你心裡面無法感受一刻安寧。

其實,世界上分分秒秒都有大大小小不公平的現象發生,但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如你所想。

因為長期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令你變得憤世嫉俗。當你發現自己的理據原來並不站得住腳時,你就改往其他地方挑骨頭。

因為長期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令你變得更苛刻了。平等的待遇,已經無法滿足你的脾胃。你現在爭取的,是要比他們更優遊舒適的工作環境。

憤恨已經掩蓋你的眼睛,你已喪失了理智。

換個角度去想,不要再被其他人的說話所蒙蔽。擺脫受害者的角色吧!只有這樣,你才可以重拾久違了的平靜心境。

星期四, 7月 05, 2007

絕症

我問:如果我得了絕症,你會怎樣做?你會繼續保持沉默,還是見我時日日無多,所以跟我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觸?

經過幾番檢查過後,醫生告訴她已証實她患上癌症。那時候,她不過是二十歲,仍在就學。
她在電話中問他:餘下的時間,你可以陪在我身邊嗎?
他不知要如何回答。
對於他而言,她只是他其中一名性伴侶。他並不愛她。然而,她卻是認真地愛他。
在他前往醫院的道路上,迷惘有增不減。

朋友的故事令我想起住院期間,鄰床的一個女孩子。她年約二十歲。聽醫生跟她講解的時候,我知道她已是第二次接受手術,而且病情並不樂觀。

舊病有復發的跡象,不禁令我想起朋友的故事,想起當天睡在隔鄰的女孩子。

我問你,如果我得了絕症,你會怎樣做?
雖然給你兩個選擇,但我期待的答案,卻在這兩個選擇以外。
不過對於你而言,我跟一個死人又有何分別?

星期日, 7月 01, 2007

同工不同酬

最近有公立醫院的醫生在醫院靜坐,以及走到街上示威,目的是要爭取同工同酬的待遇。

身為醫院前線員工之一,我並不支持他們的抗爭。

事實上,醫院中同工不同酬的情況早於十年前已開始出現。藉著政府職位的改革,我所處的職位由二級文員轉為三級文員,頂薪點由十五點減至九點。兩者不單在薪金上有所差異,在有薪假期的日數上亦有所不同。近年政府削減醫療開支,新入職的員工改為合約制。薪酬不單比從前大幅削減五成有多,工作時間亦比從前長。因此,同一個職位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待遇。試問醫生的情況又怎能跟我們相比?

醫管局的行政架構中有少醫生位高要職,形成了醫生主導的局面。其實每次改革,醫生的影響是最少的,其次是護理人員,然後就是服務支援的同事。同樣地,每次新增的撥款,最先受惠的是醫生,其次是護理人員,而服務支援的同事可說是沾不上任何惠澤。

過去數年,香港因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有不少人士面臨失業及減薪的問題。儘管現在經濟有稍微復甦的徵象,但有幾多個人能得到九七以前的待遇?難道想要維護尊嚴的,就只有稱為醫生的人麼?

尋找Mr. Right


6月11日,兩名男士於頭條日報刊登頭版廣告,為老友尋找女友。引來不少女士回嚮,有人認為純粹是宣傳技倆,有人單純信任報紙廣告內容。


登報的兩名男士,每天在blog上投稿,談及生活上的一些點滴。由一個人尋伴侶變成三個有學識,有美貌的男人尋找伴侶(當然,各花入各眼)。將整件事情包裝得很生活化。亦引來不少女士瀏覽及留言。


十日過後,事情終於水落石出。美男公開求偶的故事,事實上是某產品的宣傳手法。當然我不排除他們三人真的很友好,而且真有「有心」尋找另一半;我亦不會排除廣告商是事後見到他們的受歡迎情度,而主動找上這三個男孩。姑勿論出發點為何,我想這種利用香港女性尋找理想伴侶的挫折感,而衍生的宣傳策略。這無疑是一種尋找伴侶的陷阱。不過,心甘情願跌入這陷阱的人亦有不少。而且,從整件事情來看,blog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忽視。